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純即興 vs 不純即興(以即興劇精神論之)



 
即興劇在台灣發展至今已十餘年,除了聽過看過演過的人數日漸增加外,將即興劇發展成新的演出模式與訓練課程的現象也在這幾年慢慢出現。
而究竟這類運用即興劇形式而呈現的演出,到底算不算即興劇呢?
姑且用我玩了十年即興劇的些許認知來端看,的確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值得討論,我將試著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以提供給尚未看過即興劇演出的朋友作參考。

台灣最早的即興劇是從勇氣即興的效賢老師所開始推廣,她也幾乎是目前台灣發展即興劇各團隊的最啟蒙老師,包括我所創立的OK的即興劇工作室也是承接著她的概念而生。她也堅持只有依照她所推廣的原則而演出的才稱之為即興劇,姑且我們先代稱為’’純即興’’

這類’’純即興’’的最大原則很單純,就是演出前只會要求一個簡單的建議(靈感),然後就直接由演員在台上發展演出。以短篇即興劇的演出來說,沒有任何包裝或是刻意引導,一切都是由零開始,由無到有。(聽說近期勇氣即興的演出已經改變這模式,要的不單只是一個簡單建議。)
所以會產生很單純的有趣,演員之間的丟接有趣,或是沒靈感而掙扎的有趣。
但你會發現爆笑與精彩不一定是每場’’純即興’’會有的情況,也不一定會是演員所要追尋的目的。
屬於‘’純即興’’演出的團隊除了我們OK的即興劇工作室之外,有許多團隊也幾乎都是遵循著這概念與原則而運作,像是即興湯姆哪有即興【微笑角劇團

(備註:OK的即興劇工作室】所推出的{重返榮耀}以及,指導團隊『KO即創劇坊』的所有演出都並不屬於此分類,因有刻意設計方向與橋段)

反之,演出前跟觀眾要求超過一個建議以上,或者早已先進行某種包裝或是設計的情境才開始演出的,那我就會稱為是運用即興劇形式而呈現的演出,我們也先代稱為’’不純即興’’

這類演出的’’’’果與趣味性遠比’’純即興’’來的多,相對的綜藝與玩樂的感覺也隨之增加的多。好不好笑與有沒有梗,成了這類演出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讓觀眾誤認為即興演出就是要好笑最大元兇。
屬於’’不純即興’’演出的團隊像是新激梗社英普洛夫記不德劇團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不全是專門在玩即興的喜劇團隊也曾在演出中的某個小片段使用過,如站立幫魚蹦興業達康.com等。

但我知道對於從未看過即興劇演出的朋友,要單以上述的兩段文字來區分純與不純是非常困難且無畫面的。所以以下我試著用目前我認為最常被拿來使用的即興劇短篇形式『紙條』(關鍵台詞),將這兩種即興演出模式作個最直接的比較。

『紙條』的最初規則很簡單,就是演出前讓每位觀眾寫下任何一句話在一張小紙條上,除了寫紙條的本人之外,沒有人知道內容,而演員在即興演出時會不斷抽出每張紙條將其成為台詞而融入在劇情裡。所以可想而知天外飛來一句奇怪的台詞與點子,造就這齣短劇的有趣與高潮。

若是’’純即興’’的玩法,大多直接抽出其中一張紙條成為整齣戲的第一句台詞,接著就以這句台詞可能延伸的點子開始演出劇情。
譬如紙條寫著我的右腳起水泡,那這齣戲可能會演出某個角色因為起水泡而必須治療的劇情。但因為沒有任何設定所以即興內容很不確定,觀眾也就有可能看到各種不同方向與風格的劇情。
或許會發展的很真實,如..一個媽媽拿著紗布幫孩子貼著水泡不讓它破,孩子邊哭邊忍痛。
但也可能發展的得很不寫實,如..一個媽媽不拿紗布改拿抹布來貼,孩子反而很開心的大笑。
又或者發展得很展開,如..孩子的水泡越長越大,裡頭跑出一隻水泡怪,開始與人類對抗。
太多的可能,很多種無法預測,是純即興最迷人的地方,但也相對是上文剛剛提到『爆笑與精彩不一定是每場’’純即興’’會有的情況』因為太難以控制,太多因素會影響著演出內容。

同樣的,如果以’’不純即興’’的玩法來玩紙條,那可能玩的框架就很多,大多會在演出前先確定或設計主題。
譬如整齣戲可設定成某個問題的討論會議,而抽出的紙條將是解決問題的答案。
如題目設定為為什麼我會失戀?或是到底金字塔怎麼蓋的?
那當抽出紙條為我的右腳起水泡時,整齣戲就成了為什麼水泡會失戀,或是水泡怎麼蓋金字塔的解釋過程。
又或者劇情在一開始就已經被設定成一對仇人的對決,紙條只是對決時會出現的對話,可想而之劇情會發展的走向就是對決的最後是誰獲勝,相對的我的右腳起水泡便成了影響哪個角色贏得勝利的關鍵。


因此,不難發現’’不純即興’’的玩法會非常刺激且容易造成精彩效果,因為早已設定好的題目建構了一個最佳環境,讓天外飛來的點子足以在裡頭發展長大。
但也相對缺乏未知的可能性,點子也都只能被限制在一個大框架裡無法自由成長。
相對的,’’純即興’’的玩法也很刺激卻很多元,永遠無法預測每一瞬間劇情的發展,但也就非常可能出現無聊跟毫無高潮起伏的情節。

那麼,究竟哪個才是真正好看的即興演出呢?

我想就要回歸到觀眾本身想看的是什麼?也就是演出團隊究竟要給觀眾看的是什麼?

我認為,’’純即興’’的團隊要的是即興劇的精神,裡頭包括一起合作,讚頌失敗,聆聽,激盪,丟與接等諸如此類說也說不完的分享。

重點在於,裡頭應該沒有一個精神叫做’’笑點’’

雖然由於即興的特質,有趣的笑點其實自然而然會常常出現,但這根本不是團隊想要的,是附加出現的價值,有點像吃自助餐會提供的紅茶,很常見也好像很必須,但廚師們絕不會花太多時間鑽研它的滋味。
所以’’純即興’’的團隊願意玩的更挑戰,玩的更即興。也理所當然更能接受不爆笑與不有趣的演出結果。任何一個即興精神是否被看到或分享,遠比好不好笑來的重要許多。
因此若是觀眾也抱持同樣的心態來觀賞,那每一場’’純即興’’的演出都會是場精彩的即興劇精神的分享過程。


不同地,’’不純即興’’的團隊要的其實是即興劇的效果,就是上述提到自然而然會常常出現的有趣的笑點。
因此擴大讓笑點出現以及設計讓即興形式放大的舉動,就正大光明的產生。團隊要的很簡單,就是讓觀眾笑。多不多元,有沒有合作,是否聆聽,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只要能讓觀眾發笑,就是場好演出。因此笑點成了自助餐裡最重要的主菜,沒了炸雞腿,就少了很多客人。
而當觀眾也被教育或養成只是來看好笑的表演時,即興的成份佔了多少或是能否看到超乎想像的劇情,或許都不足以影響這齣戲的最後評價。


然而,最重要也最不重要的問題,到底純即興與不純即興哪個才是真正的即興劇呢?

如果單就即興概念與文字本身的意義來說,我認為兩種都叫即興劇。

因為他們裡頭都包含了即興的成份,同時也是一場戲,觀眾看完後,要他們不叫它即興劇那還能叫什麼?(即興’’’’嗎?)
依造中文字的解釋與定義方式就來看,很難從中在找出新的區別,所以要我介紹這兩種演出給新的觀眾,最直接且最簡單的說法,當然都稱為即興劇或即興的戲劇。

但若以專業領域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即興劇若是依造improvisational theatre的定義而所構成的翻譯專有名詞的話,那就不用懷疑了,只有’’純即興’’才能叫即興劇。
原因很簡單,因’’不純即興’’的精神早已不符improvisational theatre裡頭所要追尋的意義。任何一位真正瞭解improvisational的人,應該都可以輕易的告訴你他們之間的不同。

因此,如果你是一位專業的即興劇演員,或從事相關演出的人員,那你必須知道這樣的區別定義,因為那叫專業。

但倘若你只是一位愛看戲的觀眾,或熱愛有趣演出的即興劇愛好者或演出者,那是否能區分這樣的差別,其實一點也不重要。你要做的只是繼續喜愛著他們就好。
頂多偶爾多知道一點’’純即興’’’’不純即興’’的團隊想要給你看的是什麼,會讓你欣賞到更多的東西罷了。


多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我一個’’不純即興’’的演出叫即興劇,那我會非常不認同且激動,因為那根本不是。
但現在,若是同樣的有人這樣告訴我,那我會觀察他是否有興趣瞭解更多,若有,我將與他分享我對’’’’’’不純’’即興劇的區別定義。若無,那我將只是笑笑的在一旁聽他述說他喜愛那演出的原因。

因為至少,他和我一樣喜愛著’’即興’’這兩個字。


期待,未來任何一位從未看過即興劇的朋友,若正處於選擇一場爆笑且高潮迭起的’’不純即興喜劇’’,還是一場刺激無法預料的’’有趣純即興過程’’時?
除了演員是否是認識的朋友以及哪場的票價比較便宜之外,上述的一切還可提供你另一種思考的依據。


                                                                                     2015/9/14                         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